元盛世教案主要内容及开元盛世设计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19 14:58 来源:优秀文章

元盛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  ①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 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 过程及其政绩,认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  ②通过对唐太过、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③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引导学生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一 、重点  开元盛世  二、难点  如何评价武则天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探究法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教师指出:649 年,唐太宗死后,贞观之治的局面如何发展?唐朝的国势走向如何?接着,教师板书课题。 

 一、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  2、“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唐都长安  [小结]  通过小结,简要介绍唐朝从建 国、强盛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对唐朝 的历史有大致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第3课 开元盛世  1、(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是废唐中宗而自立皇帝,改国号为( )。  2、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唐玄宗( )期,史称“ ”。  3、描绘“开元盛世”的基本情况: 。  4、唐朝改进的生产工具,主要有( )和( )。  5、负有盛名的“唐三彩”产于( )。  6、唐都 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 ),人口达( )万。  7、写出诗人杜甫称颂“开元盛世”的诗:

元盛世教案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上约略讲了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并提到了宋元两位科学家的成就。总体而言内容比较简单明了,然而细究,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宽泛,包含了很多非历史知识的运用,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历史,特别是*古代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涉及四大发明必然需要同学们有比较广泛的历史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此又是另一重难度。

故此,本课容量激增,又因要向45分钟要效率,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显得仓促甚至是省略。如首要的是,本课课题是《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当解决为什么以宋元文化为一体来讲的问题,当先用马克思的话,落后的野蛮的民族最后总是被其所征服的先进的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如此,宋代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文化才能前后衔接。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可能更有利于本课具体内容的讲述。

为了衔接各教学环节,本课选取了一些历史场景进行了导入、过渡。总体较顺利,却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拓宽了本课历史维度,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会跟不上。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讲完这三大发明之后,基本上只剩2-3分钟的时间了。故为本课小结,及总结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巨大影响时显得不够深入具体,同学们可能还不能完全西方世界如此重视四大发明的原因。且关于宋元科技成绩达到高峰的原因,亦当探究。

虎头不可蛇尾,画龙犹须点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当不断调整内容,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使知识的传达更加富有层次*,可能效果会好些。

最后,学生们虽比较积极活跃,但课堂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及同学们是否真正深入思考了老师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仍当引起重视,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元盛世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情景模拟,移情深入到历史场景,根据史料并加以合理地想象,分析出“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商业繁荣的特点,提高分析能力。

2.学生概括出“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认识到“开元盛世”是唐朝达到全盛的历史地位。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能力教强的学生向全班展示小组成果,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学生体会到“开元盛世”的繁盛是多方面的,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5.学生感受到唐朝统治前期的繁荣,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

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2.教材以杜甫的《忆昔》导入,从宏观上介绍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富庶景象。第一部分为“开元之治”,介绍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治上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为人节俭,以身作则的情况。第二部分为“盛世经济的繁荣”,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介绍开元盛世经济上的表现,具体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发展农耕技术,新品种蔬菜从西域传入,江南盛产茶叶,曲辕犁、筒车的创制;丝织技术高超,唐三彩;长安坊市制。教材继而小结“开元盛世”的表现,是唐朝的全盛时期。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部分为“唐朝的衰亡”,介绍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继而灭亡。第三部分是小字部分,略讲即可。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观看影视作品,对唐玄宗统治后期比较了解,尤其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和安史之乱的史实,加上此部分在教材是小字部分,不需要在课堂上花太多时间。学生对唐玄宗前期的情况知之甚少。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从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去把握一个时代的特点的分析方法。学生也可以从提供的史料中提炼关键词,但分析和概括能力有待提高。七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和古诗比较感兴趣,要补充一些关于“开元之治”的小故事,提供古诗时要加上注释,让文言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也不会产生障碍。学生对图片能产生直观的感受,促进理解,因而要给学生提供曲辕犁、唐三彩和唐长安城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空间。另外,我校提倡“先学后导,合作探究,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对小组合作参与度也是较高。但实际教学中很有可能小组的分析可能不够深刻和不到位,教师要加以补充和引导。在小组合作中,有部分同学比较内向,教师要鼓励每位小组成员对小组成果有所贡献。

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法、讲解法、情境创设法、提问法

教学资源:学案(包括文字史料和图片)、课件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开元盛世在经济上的表现

教学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

六、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诗悟史

阅读杜甫《忆昔》的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分析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特点: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1.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代入的角色并提供材料。小组情境代入,收集学案中的材料、教科书、→史地图册》中的相关材料。

(1)第1、2组假设是开元时期的玄宗身边的重臣,了解治生活。

材料一:一天,大雨不停,道路泥泞。唐玄宗在便殿休息,想与姚崇讨论务。但这种天气,年纪不小的姚崇要进入皇宫是很不方便的。于是,唐玄宗命令侍者用皇帝的御辇抬姚崇进宫。

材料二:宰相姚崇在拥立和辅佐玄宗治国方面的功劳特大,居官甚清,乃至于居无府第,久住佛寺,玄宗对他非常爱敬倚重。但姚崇晚年对两个儿子疏于管教,两子、广收赠礼,而姚崇又为一个受贿下属说情,玄宗便允准姚崇辞去宰相职务,对受贿者照惩不误。

材料三:有一天唐玄宗照镜子,见自己脸庞消瘦,闷闷不乐,旁边的宦官说道:“陛下用韩休为相,凡事力争,弄得陛下心情不好,何不将其罢免,改用萧嵩为相。”唐玄宗正色答道:“朕貌虽瘦而天下必肥。萧蒿为相,凡事唯唯诺诺,从不提出自己的见解,他退下去后,我总是夜不能寐,唯恐事情办不好。韩休为相,诸事力争,他退下去后,我睡觉很踏实。”

(2)第3、4组假设是唐朝江南地区的一名农民,描述耕作的新变化,概括这些变化对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唐玄宗开元时期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8处,共46处,约占唐朝所建水利工程的20%。唐玄宗命令大臣对于破坏水利工程者严厉查处。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整理材料二: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变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推进犁评,犁箭向下,犁铲入土则深;提起犁评,犁箭向上,犁铲入土则浅,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前进的阻力,同时,通过翻覆图块断绝草根的生长。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同时提供曲辕犁结构图)

材料三:“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唐)陈廷章《水轮赋》

(3) 第5、6组假设是唐朝的一名手工业者(陶瓷业或丝织业),介绍在手工业方面的技艺和成就。

材料一:

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皮日休《茶瓯》

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陆羽《茶经》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咏秘色瓷器》

材料二: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白居易的《缭绫》(节选)

(4) 第7组假设是唐长安城的一名商人,介绍一天的生活。

材料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帝音台望城》

材料二:朱雀大街长5000米,宽155米,将长安城平分成左右两半。长安的商业区称“市”,东市对内贸易,西市对外,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都在西市经商。街道中间的部分叫“坊”,是住宅区,共有108个坊,每个坊都有名字,都有门。清晨,有人负责击鼓,坊门打开。集市每天中午开市,营业到太阳落山。晚上有禁宵,专门有士兵查夜,人们必须在坊中。白居易、韩愈、柳宗元、魏征等人在长安的坊间长期居住过。

——根据侯磊《唐诗中的大唐》整理(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教师巡视,给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

活动3【活动】小组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上台汇报研习成果并指导台下的同学完成学案,每组有2分钟的汇报时间。

2.每个小组汇报后,其他小组对不明白的提法提问或提出质疑,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 。老师作必要的补充。

活动4【讲授】全课小结对全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指导学生做笔记和记忆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1.阅读杜甫《忆昔·其二》后半部分的节选,慨括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的特点。

2. 收集与安史之乱相关的唐诗,了解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3课 “开元盛世”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诗悟史

阅读杜甫《忆昔》的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分析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特点: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1.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代入的角色并提供材料。小组情境代入,收集学案中的材料、教科书、→史地图册》中的相关材料

(1)第1、2组假设是开元时期的玄宗身边的重臣,了解治生活。

材料一:一天,大雨不停,道路泥泞。唐玄宗在便殿休息,想与姚崇讨论务。但这种天气,年纪不小的姚崇要进入皇宫是很不方便的。于是,唐玄宗命令侍者用皇帝的御辇抬姚崇进宫。

材料二:宰相姚崇在拥立和辅佐玄宗治国方面的功劳特大,居官甚清,乃至于居无府第,久住佛寺,玄宗对他非常爱敬倚重。但姚崇晚年对两个儿子疏于管教,两子、广收赠礼,而姚崇又为一个受贿下属说情,玄宗便允准姚崇辞去宰相职务,对受贿者照惩不误。

材料三:有一天唐玄宗照镜子,见自己脸庞消瘦,闷闷不乐,旁边的宦官说道:“陛下用韩休为相,凡事力争,弄得陛下心情不好,何不将其罢免,改用萧嵩为相。”唐玄宗正色答道:“朕貌虽瘦而天下必肥。萧蒿为相,凡事唯唯诺诺,从不提出自己的见解,他退下去后,我总是夜不能寐,唯恐事情办不好。韩休为相,诸事力争,他退下去后,我睡觉很踏实。”

(2)第3、4组假设是唐朝江南地区的一名农民,描述耕作的新变化,概括这些变化对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唐玄宗开元时期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8处,共46处,约占唐朝所建水利工程的20%。唐玄宗命令大臣对于破坏水利工程者严厉查处。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整理材料二: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变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推进犁评,犁箭向下,犁铲入土则深;提起犁评,犁箭向上,犁铲入土则浅,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前进的阻力,同时,通过翻覆图块断绝草根的生长。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同时提供曲辕犁结构图)

材料三:“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唐)陈廷章《水轮赋》

(3) 第5、6组假设是唐朝的一名手工业者(陶瓷业或丝织业),介绍在手工业方面的技艺和成就。

材料一:

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皮日休《茶瓯》

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陆羽《茶经》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咏秘色瓷器》

材料二: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白居易的《缭绫》(节选)

(4) 第7组假设是唐长安城的一名商人,介绍一天的生活。

材料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帝音台望城》

材料二:朱雀大街长5000米,宽155米,将长安城平分成左右两半。长安的商业区称“市”,东市对内贸易,西市对外,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都在西市经商。街道中间的部分叫“坊”,是住宅区,共有108个坊,每个坊都有名字,都有门。清晨,有人负责击鼓,坊门打开。集市每天中午开市,营业到太阳落山。晚上有禁宵,专门有士兵查夜,人们必须在坊中。白居易、韩愈、柳宗元、魏征等人在长安的坊间长期居住过。

——根据侯磊《唐诗中的大唐》整理(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教师巡视,给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

活动3【活动】小组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上台汇报研习成果并指导台下的同学完成学案,每组有2分钟的汇报时间。

2.每个小组汇报后,其他小组对不明白的提法提问或提出质疑,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 。老师作必要的补充。

活动4【讲授】全课小结对全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指导学生做笔记和记忆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1.阅读杜甫《忆昔·其二》后半部分的节选,慨括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的特点。

2. 收集与安史之乱相关的唐诗,了解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初中历开元盛世教案

七年贱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情景模拟,移情深入到历史场景,根据史料并加以合理地想象,分析出“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商业繁荣的特点,提高分析能力。

2.学生概括出“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认识到“开元盛世”是唐朝达到全盛的历史地位。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能力教强的学生向全班展示小组成果,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学生体会到“开元盛世”的繁盛是多方面的,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5.学生感受到唐朝统治前期的繁荣,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

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2.教材以杜甫的《忆昔》导入,从宏观上介绍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富庶景象。第一部分为“开元之治”,介绍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治上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为人节俭,以身作则的情况。第二部分为“盛世经济的繁荣”,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介绍开元盛世经济上的表现,具体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发展农耕技术,新品种蔬菜从西域传入,江南盛产茶叶,曲辕犁、筒车的创制;丝织技术高超,唐三彩;长安坊市制。教材继而小结“开元盛世”的表现,是唐朝的全盛时期。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部分为“唐朝的衰亡”,介绍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继而灭亡。第三部分是小字部分,略讲即可。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观看影视作品,对唐玄宗统治后期比较了解,尤其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和安史之乱的史实,加上此部分在教材是小字部分,不需要在课堂上花太多时间。学生对唐玄宗前期的情况知之甚少。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从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去把握一个时代的特点的分析方法。学生也可以从提供的史料中提炼关键词,但分析和概括能力有待提高。七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和古诗比较感兴趣,要补充一些关于“开元之治”的小故事,提供古诗时要加上注释,让文言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也不会产生障碍。学生对图片能产生直观的感受,促进理解,因而要给学生提供曲辕犁、唐三彩和唐长安城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空间。另外,我校提倡“先学后导,合作探究,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对小组合作参与度也是较高。但实际教学中很有可能小组的分析可能不够深刻和不到位,教师要加以补充和引导。在小组合作中,有部分同学比较内向,教师要鼓励每位小组成员对小组成果有所贡献。

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法、讲解法、情境创设法、提问法

教学资源:学案(包括文字史料和图片)、课件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开元盛世在经济上的表现

教学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

六、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诗悟史

阅读杜甫《忆昔》的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分析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特点: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1.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代入的角色并提供材料。小组情境代入,收集学案中的材料、教科书、→史地图册》中的相关材料。

(1)第1、2组假设是开元时期的玄宗身边的重臣,了解治生活。

材料一:一天,大雨不停,道路泥泞。唐玄宗在便殿休息,想与姚崇讨论务。但这种天气,年纪不小的姚崇要进入皇宫是很不方便的。于是,唐玄宗命令侍者用皇帝的御辇抬姚崇进宫。

材料二:宰相姚崇在拥立和辅佐玄宗治国方面的功劳特大,居官甚清,乃至于居无府第,久住佛寺,玄宗对他非常爱敬倚重。但姚崇晚年对两个儿子疏于管教,两子、广收赠礼,而姚崇又为一个受贿下属说情,玄宗便允准姚崇辞去宰相职务,对受贿者照惩不误。

材料三:有一天唐玄宗照镜子,见自己脸庞消瘦,闷闷不乐,旁边的宦官说道:“陛下用韩休为相,凡事力争,弄得陛下心情不好,何不将其罢免,改用萧嵩为相。”唐玄宗正色答道:“朕貌虽瘦而天下必肥。萧蒿为相,凡事唯唯诺诺,从不提出自己的见解,他退下去后,我总是夜不能寐,唯恐事情办不好。韩休为相,诸事力争,他退下去后,我睡觉很踏实。”

(2)第3、4组假设是唐朝江南地区的一名农民,描述耕作的新变化,概括这些变化对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唐玄宗开元时期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8处,共46处,约占唐朝所建水利工程的20%。唐玄宗命令大臣对于破坏水利工程者严厉查处。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整理材料二: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变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推进犁评,犁箭向下,犁铲入土则深;提起犁评,犁箭向上,犁铲入土则浅,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前进的阻力,同时,通过翻覆图块断绝草根的生长。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同时提供曲辕犁结构图)

材料三:“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唐)陈廷章《水轮赋》

(3) 第5、6组假设是唐朝的一名手工业者(陶瓷业或丝织业),介绍在手工业方面的技艺和成就。

材料一:

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皮日休《茶瓯》

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陆羽《茶经》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咏秘色瓷器》

材料二: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白居易的《缭绫》(节选)

(4) 第7组假设是唐长安城的一名商人,介绍一天的生活。

材料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帝音台望城》

材料二:朱雀大街长5000米,宽155米,将长安城平分成左右两半。长安的商业区称“市”,东市对内贸易,西市对外,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都在西市经商。街道中间的部分叫“坊”,是住宅区,共有108个坊,每个坊都有名字,都有门。清晨,有人负责击鼓,坊门打开。集市每天中午开市,营业到太阳落山。晚上有禁宵,专门有士兵查夜,人们必须在坊中。白居易、韩愈、柳宗元、魏征等人在长安的坊间长期居住过。

——根据侯磊《唐诗中的大唐》整理(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教师巡视,给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

活动3【活动】小组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上台汇报研习成果并指导台下的同学完成学案,每组有2分钟的汇报时间。

2.每个小组汇报后,其他小组对不明白的提法提问或提出质疑,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 。老师作必要的补充。

活动4【讲授】全课小结对全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指导学生做笔记和记忆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1.阅读杜甫《忆昔·其二》后半部分的节选,慨括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的特点。

2. 收集与安史之乱相关的唐诗,了解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3课 “开元盛世”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诗悟史

阅读杜甫《忆昔》的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分析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特点: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1.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代入的角色并提供材料。小组情境代入,收集学案中的材料、教科书、→史地图册》中的相关材料

(1)第1、2组假设是开元时期的玄宗身边的重臣,了解治生活。

材料一:一天,大雨不停,道路泥泞。唐玄宗在便殿休息,想与姚崇讨论务。但这种天气,年纪不小的姚崇要进入皇宫是很不方便的。于是,唐玄宗命令侍者用皇帝的御辇抬姚崇进宫。

材料二:宰相姚崇在拥立和辅佐玄宗治国方面的功劳特大,居官甚清,乃至于居无府第,久住佛寺,玄宗对他非常爱敬倚重。但姚崇晚年对两个儿子疏于管教,两子、广收赠礼,而姚崇又为一个受贿下属说情,玄宗便允准姚崇辞去宰相职务,对受贿者照惩不误。

材料三:有一天唐玄宗照镜子,见自己脸庞消瘦,闷闷不乐,旁边的宦官说道:“陛下用韩休为相,凡事力争,弄得陛下心情不好,何不将其罢免,改用萧嵩为相。”唐玄宗正色答道:“朕貌虽瘦而天下必肥。萧蒿为相,凡事唯唯诺诺,从不提出自己的见解,他退下去后,我总是夜不能寐,唯恐事情办不好。韩休为相,诸事力争,他退下去后,我睡觉很踏实。”

(2)第3、4组假设是唐朝江南地区的一名农民,描述耕作的新变化,概括这些变化对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唐玄宗开元时期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8处,共46处,约占唐朝所建水利工程的20%。唐玄宗命令大臣对于破坏水利工程者严厉查处。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整理材料二: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变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推进犁评,犁箭向下,犁铲入土则深;提起犁评,犁箭向上,犁铲入土则浅,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前进的阻力,同时,通过翻覆图块断绝草根的生长。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同时提供曲辕犁结构图)

材料三:“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唐)陈廷章《水轮赋》

(3) 第5、6组假设是唐朝的一名手工业者(陶瓷业或丝织业),介绍在手工业方面的技艺和成就。

材料一:

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皮日休《茶瓯》

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陆羽《茶经》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咏秘色瓷器》

材料二: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白居易的《缭绫》(节选)

(4) 第7组假设是唐长安城的一名商人,介绍一天的生活。

材料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帝音台望城》

材料二:朱雀大街长5000米,宽155米,将长安城平分成左右两半。长安的商业区称“市”,东市对内贸易,西市对外,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都在西市经商。街道中间的部分叫“坊”,是住宅区,共有108个坊,每个坊都有名字,都有门。清晨,有人负责击鼓,坊门打开。集市每天中午开市,营业到太阳落山。晚上有禁宵,专门有士兵查夜,人们必须在坊中。白居易、韩愈、柳宗元、魏征等人在长安的坊间长期居住过。

——根据侯磊《唐诗中的大唐》整理(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教师巡视,给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

活动3【活动】小组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上台汇报研习成果并指导台下的同学完成学案,每组有2分钟的汇报时间。

2.每个小组汇报后,其他小组对不明白的提法提问或提出质疑,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 。老师作必要的补充。

活动4【讲授】全课小结对全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指导学生做笔记和记忆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1.阅读杜甫《忆昔·其二》后半部分的节选,慨括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的特点。

2. 收集与安史之乱相关的唐诗,了解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元盛世的启发

借鉴就是他们的官僚制度,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运用,君权与相权的协调配合,他们的文化思想,社会风气,官僚作风问题,官员升迁休假养老退休问题体制。西汉和唐代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家统一、文化昌明、武功强盛、国威远播,是汉唐两朝的共同特点。但是,两个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选择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路径。西汉王朝在汉初地方分权的背景下走的是中央集权化不断加强的 道路,唐王朝则在初期高度中央集权的背景下走的是地方分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道路。再有就是主要信奉的思想,他们的地方组织形式,文学形式,文风。

元盛世笔记

这两天读《中国大历史》,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用20万不到的字写了。也无所谓“大历史”,只是“宏观历史”,谓之“MACROHISTORY”。如果是大历史,写到杨贵妃就很奇怪了。在这样精练的历史中,这样的入也有地位,不知历史如何大?但是,这本书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有价值,他的基本观点是:  1、权力的运用是中国政治的核心部分,不能有效地运用权力,就不可能有稳定和统一的江山;  2、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统一农民,如果没有一种机制来管理农民,中国社会就会陷入动荡之中;  3、财政是中国封建王朝稳定或者说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必要财政和税收体制,中央政府就不能稳定存在;  4、土地管理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土地和农民问题联系在一起,没有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谈对农民的管理;  5、官员制度也十分关键,历代的政府统治均是要依靠强大的官吏,没有官吏不行;  6、意识形态对中国的稳定也重要,中国的制度力量历来就不强大,所以要依靠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因素来管理,这就是儒家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一直能够保持的基本原因;  7、官员的腐败历来是王朝衰落的基本原因,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元盛世主要内容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以后,封建统治者便着手恢复有利于政权巩固的政治、经济秩序,使唐初100年,国家比较安定,经济稳步发展。唐玄宗在公元713年即位,励精图治,继续保持了唐朝的兴盛,社会上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

 

在用人方面,唐玄宗坚持“唯贤是举”和“用其所长”的原则。经过认真地选拔,他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姚崇、宋璟确实忠诚可靠,有胆有识,为唐玄宗出了许多好主意。武则天当政期间,由于兴建大量庙宇,修筑“明堂”,增收赋税,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阶级矛盾有所发展。为了消除遗留下来的弊政,唐玄宗积极采纳姚、宋的建议,进行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唐玄宗仍然执行让百姓休养生息,使百姓安乐的方针,减轻赋税,减少徭役,推行各种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较好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兴修水利,又有大片田地能够得到灌溉,不少从前的荒山坡变成了良田,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

 

手工业也逐渐发达。官府工匠和私营工匠的人数增长很快,手工业作坊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锦缎纺织技术更加精巧,丝织品印花染色技术不断提高,陶瓷生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旺,也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唐玄宗末期的户口数较唐初上升了4倍。

 

因唐玄宗前期年号为“开元”,史称他统治的28年是“开元之治”。

 

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在一首诗里描绘出这一盛世之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开元盛世简单介绍

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进行政治改革,精减政府机构,裁汰冗员,整顿弊政;筛汰僧尼,限制寺院经济的扩张;缩减开支, 减轻赋役;兴修水利,注意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开元末户口数比唐初增长了4倍。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成为亚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713〜741年), 故被史家誉为“开元盛世”。


元盛世教学反思

“开元盛世”指的是713年至741年这29年的时间里唐朝所呈现的盛世景象,而符合这“开元盛世”的时间段的,便是唐玄宗了。唐玄宗出生于685年的9月8日,是唐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从712年即位以来,一直到756年才退位为太上皇。而从唐玄宗的在位时间来看,便能看出“开元盛世”的时间就处在唐玄宗在位的45年的时间之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玄宗是他的庙号,因此人们经常将他称作唐玄宗。他是李旦的三子,过继给李弘为嗣的,而李弘是李旦的兄长。李旦是唐高宗的第八个儿子,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的小儿子,曾二让皇位,第一次是让位给自己的母后武则天,第二次便是让位给自己的兄长李显。两次的让位,使得李旦平安无事,最终在710年6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一起发动的“唐隆政变”将韦后诛杀之后,在群臣的强烈要求之下,复位为唐睿宗。

 

  但是复位之后的李旦一直在平衡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与妹妹太平公主的权力,在712年便将皇位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也就是之后的唐玄宗。而在唐玄宗即位之后,唐朝的政局开始稳定下来,在他的治理之下政局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商业繁荣,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就出现了人们所说的“开元盛世”,所以“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所创。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因此,历史上将其称作“开元盛世”。那么“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唐玄宗时期的政局安定。在唐玄宗登基之前,在武则天的统治之下唐朝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但是在唐玄宗登基之后,唐朝的政局得以稳定下来。再加上登基之后的唐玄宗在吏治方面进行了整治,他精简机构,限制官员的人数,将整个官吏的素质往上提,从而不但减少了政府方面的财政支出,还将处理事务的效率有所提高。再加上他重用贤臣,虚怀纳谏,使得政治清明,从而政局稳定,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次,在社会的安定方面,他采取和解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与西域方面友好往来,民族关系和谐。而民族关系的和谐又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后是在经济方面,唐玄宗在位期间,打击豪门士族,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大兴屯田来发展农业。农耕技术得到发展,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手工业技术高超,朝廷的财政变得丰裕起来,全国范围内的粮仓充实起来,物价低廉,唐朝的商业发展繁荣。国内交通变得更加地完善,对外贸易不断增加。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唐玄宗时期的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而历史上将这副景象称为“开元盛世”。

 

  到底怎么样的社会才会被称作是“盛世”呢?唐玄宗时期的唐朝是什么样的状态才会在历史上被称作“开元盛世”呢?“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首先,先来看一下“盛世”的意思。“盛世”指的是国家在从大乱走向大治之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盛世”,前提条件便是从大乱走向大治这样的一个必经过程。“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在位时期所出现的,在唐玄宗即位之后,将武则天被迫退位之后唐朝政局混乱的局面稳定下来,并在他的虚心纳谏、重用贤臣之下,唐朝的政局一片清明,是结束了“大乱”的过程。而之后的唐玄宗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走向“大治”。他打击豪门士族,打击佛教势力,解放劳动力,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大力发展农业,发展屯田,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他采取和解的民族政策,与其他民族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并与西域方面的吐蕃和亲,建立了“亲如一家”的关系,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他提倡文教,整理古籍,使得人才辈出;他发展对外贸易,使得唐朝的经济迅猛发展,整个唐朝的财政非常的充裕,商业贸易繁荣,国力空前的强盛。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唐朝一直保持在这样的全盛时期,因此被称作“开元盛世”。

 

  所以“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便是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开元盛世”的出现,代表了唐朝到达了全盛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达到了顶峰。那么“开元盛世”的影响有哪一些呢?就“开元盛世”的影响来说,就不能只看一个方面了。很多人一看到“盛世”两个字便只看到了它积极的那一方面,但是每一件事物的影响都是双方面的,不仅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那么就先来看一下“开元盛世”的积极方面。

 

 

  能够被称作“开元盛世”的景象的,一定是非常的繁荣的社会。的确,处在“开元盛世”之下的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国内政局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非常的稳定,君臣之间关系和谐,政治一片清明。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唐朝的社会变得异常的稳定,经济也飞速的发展起来,唐朝的财政充裕,国力达到了最为鼎盛的状态,百姓生活的也非常的安逸,各个民族之间关系融洽,社会非常的安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开元盛世”的影响中没有消极的因素存在。在军事上,唐玄宗在加大了邻接地区的军队防务之后,设立了节度使以统一指挥战守军事。虽然在前期这一项举措是有利的,但是时间一久,便演变成了节度使统辖的军事力量不断地加强而内地的军备则变得废驰,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势。再加上之后变得日益激烈的土地兼并,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潜在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