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感【优秀】

发布时间:2021-09-24 09:44 来源:900字

  耳畔像是响了一阵又一阵的雷,全身像是淋了一场酣畅而悲伤的雨。

  窗外月明星稀,而我心中暴雨初歇,今夜注定无眠。

  细细看完了全文,我用笔圈出用的精妙的或没见过的词语,划出经作者锤炼过的值得学习的语句,也在旁边注上几个词来表达感受。初读几页时觉得平淡无奇,读到后来,仿佛整个人都被磁石吸进书中。

  暴风雨开始了。哪怕已经大概地了解过了故事情节,却仍然为跌宕的情节而震惊,被人物情感的炽热而震慑。用作者在序言里写的话来说,“心里永感着乱云似的匆促”,心便是这样一直为故事悬着,为人物的对手戏揪着,直到读完都久久不能平息。快落泪了。里面的情节不是令人感动的——甚至让人觉得过于狗血——是这本书的整体和作者让我感动。

  作者刻画了一个具有深度思考的、贴合现实而又加上浓烈色彩被夸张化了的大背景。即使只有三个场景,两个地点,也可以让人感觉到宏大。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品,“现实”在环境与社会,“现实”在人性与跌宕。

  封建家长制是给人带来不幸厄运的雷雨,婚姻枷锁是让人感到压抑的雷雨,各个人物也是一场场各有千秋的雨。

  人物所有的闪光点,所有的阴暗面,有的直接点出,有的靠比喻形容,有的靠台词来体会。在《雷雨》中,人是活生生的人,具有各自的灵魂,或火热,或冷漠;或通透,或腐朽。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让每一个角色的躯干上丰满出血肉,有着生命和自然的力量。

  这让我想到了雨果的《悲惨世界》。作者皆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去刻画出立体形象的人物,他们都把那个时代的现实中的人搬到了书面上来,细细体会人物的情感,贴着人物来写,而非浮在空中,这便让读者可以与角色共情。不同的是,曹禺在台词中表达自己的同情,而雨果是在人物台词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直接的人道主义的关怀。

  周蘩漪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但她这种角色注定不会被一般人所接受,也不能使刚接触她的人对她以欣赏。即使深入了解她后,对她也是三分称赞七分悲叹。她身为后母,对自己的继子动了很深的感情,这是不合伦常的,是罪恶。可是,所谓爱与不爱,真的分得清对与错吗?周萍给了她在黑夜中生存下去的光亮,她爱上了他,数年来只爱他,也在周朴园面前不露痕迹地保护他。专情且愿意为爱牺牲,也该被指责吗?但我认为,蘩漪真正该爱的不应是周萍这样无担当的懦夫,她要爱一个全心全意体贴她爱她的人,他可以与她吟她喜欢的诗文,可以为她驱赶炎夏的闷热。

  她是一个爱到极点恨到极点的人,最刺人的爱和最心碎的恨交缠构成了她身上的复杂和矛盾。她是罂粟花,是带刺的蔷薇;她像“电火一样的白热”,像火山一样的滚烫,抛下一切也愿意为自己疯狂一次。她说:“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周蘩漪本身,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雷雨。

  她又是个对爱情极度忠贞的人,却被禁锢在没有感情的婚姻里,原本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她渐渐沦为没有愉悦表情的人——她的脸上总笼着忧郁,偶尔的炽热的情感也被看作疯癫。“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她爱了不该爱的人,难以抵抗内心的冲动。她认为自己是需要被爱、值得被爱的,可是一腔真情错付,被她视作救赎者的周萍抛弃了她,她只剩下日复一日积攒起来的失望和忧愁。一个出身富贵、教育良好的年轻女子,受了一对父子两代人的欺辱,而传统礼教却使她难以摆脱这悲惨的现实。虽说书中人物各有各的不幸,但最让我感到悲伤的仍是蘩漪。极端和矛盾,是她身上都具备的特点,所有人物中,只有她独占这两种特点,而这两个词语,正是《雷雨》整体所具有的基调。

  周冲也是我喜欢的角色。我只有当看到他出场时,才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他的眼睛欣喜地闪动着,脸色通红,冒着汗,他在笑。”他注定是全文最明媚阳光的。他是一抹亮色。

  他明知四凤不喜欢他而选择了别人,不会厌恶四凤或对其死缠烂打。他说“我将来不一定要跟她结婚,如果她不愿意喜欢我,我仍然是尊重她、帮助她的。”在这个家中,他是最纯净的。他同情工人的境遇,为工人说话,不在意阶级间的差异,不歧视出身低微的人。他没有经历过残酷的现实,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像普遍的年轻人一样对一切都有着美好的幻想,他的幻想使他隔离在这黑暗得让人透不过气的现实之外。

  他所做的事情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并不是看上去的幼稚和痴憨。他是其中唯一一个在生活乱剧中一步步探索着自己的人。而原有的三观不断崩塌又重建的过程是最痛苦的。他爱上的也并不是四凤,而是他理想中的爱情的模样。他是这部乱剧里的一个不起眼也是最不协调但却是最明亮的组成部分。

  曹禺在剧中刻意留下了很多缺憾:后天要搬的家没有搬,一早就说要修的电线没有修好,周萍两点的车没有走成。这些都是悲剧的铺垫,是悲剧形成的元素。序幕和尾声鲁妈的倒下是呼应,很直接的呼应,然而这种首尾呼应不管用多少次不管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巧妙的设计,都能给我以打动。

  序幕和尾声连上正文,由平静引入紧张热闹,等一场令人震撼的大戏落幕再引入回平静。一时间心中笼罩着悲哀,而又十分平静,情绪一点一点在心头流过,经久不息。

  读完才更能体会到曹禺女儿对她父亲作品的评价是那么地准确:“《雷雨》是多么酣畅淋漓又是多么地精细。”

相关推荐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700字 800字 900字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