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2-16 09:42 来源:1000字

  时隔四年,再读三毛《哭泣的骆驼》,我心里还是气闷得很。如果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这一篇真是名副其实的悲剧。读完的后的第二天,我的脑海里还是不断回荡着两个名字——沙伊达,巴西里,沙伊达,巴西里……

  沙伊达,一个明媚如春光的女子,一个美丽如天使的女子,一个受过高度文明教育的女子,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完美的。如果是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她一定会很幸福,她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精彩的人生。可,她却生长在愚昧落后的西属撒哈拉。在这个愚昧落后的地方,她所有的优点都成了致命的缺点。这里的人不止愚昧,还自私,愚蠢。他们无论男女老幼,都在用自己自私愚蠢不断伤害着美丽的沙伊达。镇上的人,见了沙伊达如见鬼魅,避之不及。那些邋遢肮脏的沙漠女孩子,骂沙伊达是婊子,不要脸的女人,就因为她跟别的男人说话,多么的无知!人性的丑陋啊!相比之下,沙伊达在三毛家见到满屋的男人,自然的打招呼,摘下头巾,是多么的真诚,多么文明开化!尽管沙漠里的人这样伤害她,善良的沙伊达仍然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期望。三毛对撒哈拉的独立很不乐观,因为她看透了这里的人们是多么愚昧无知,沙伊达却相信总有一天这片沙漠会成为文明之地。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以德报怨。中国古老的文明,竟在一个沙漠女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丈夫,是游击队的首领巴西里。三毛为这个神秘的人物做足了铺垫,一直让他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才出现。在那个远离人烟、深入沙漠的帐篷里,这个有着近乎王者气质的男子跟家人见了最后一面,也跟三毛交代了自己沙伊达丈夫的身份。这时,我才明白了沙伊达的全部苦楚:她有孩子,不能相认;有丈夫,不能团聚;因为是沙漠人眼中的异教徒,永远得不到夫家的认可。一个公主,一个王子,本是完美的结合。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他们会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儿啊!可在战乱年代,谁又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呢?巴西里领导的游击队,想要取得胜利,本就是飞蛾扑火。而沙漠里的人,那么愚昧落后,又哪里真的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呢?在正义和生命面前,他们肯定会选择生命。所以面对摩洛哥的强势攻击,这些游击队就迅速作鸟兽散了。巴西里在死之前长叹一声“人心啊”,我能感受到他内心是多么的绝望。他最后对沙伊达是多么的留恋,但命运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看到巴西里的死,我真的无比难过。看到沙伊达的死,我简直怒火中烧,心痛不已。人性的极端丑陋自私在这群愚昧无知的沙漠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得不到,就将它毁掉。沙漠上那残留的鲜血,是对人性的赤裸裸的控诉。

  最后,一切都安静了。骆驼哭泣,天地同悲。和平,无论在哪个地方,哪个时期,都是最珍贵的。

相关推荐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700字 800字 900字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