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6 15:25 来源:1000字
最近在读齐邦媛女士(生于1924年2月)的《巨流河》,我和作者也算是半个同乡,家乡离得不远。书中描述的那种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情景也留在我对童年的回忆里。这本书是父亲推荐给我的,连同后续出版的《洄澜相逢巨流河》一起隔山隔水的寄到我的手里,但我一直没有时间潜心阅读,这次一捧起来就放不下了。细心的父亲还把书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查了字典、标了拼音和释义,他甚至还查了一个英文单词的意思(由于作者的职业是台大英文系教授,所以书中会不时出现一些英语的原文)。我在阅读的时候也继续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和叫不准意思词查好并标注,希望文文有一天再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省去查字典的时间。
由于各种琐事缠身,这本书我才读到一半,但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娓娓道来、平实的叙述、朴实的语言却深深打动了我,对战火中的经历能如此平静的讲述,甚至需要无数次回忆整理自己的往事,哪怕它是那样的伤痕累累也无所谓。作者身处乱世仍能安心求学、到台湾后继续严谨治学、不倦教学的精神和人生态度也是打动我的地方。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两个字,而且挥之不去,那就是“坚守”。每个人都是有信仰的,信仰是自己选定而且笃信的,靠着这种不变的信仰支持着我们的内心在起起伏伏的凡尘中始终保持坚强和乐观,这就是坚守的力量,更是不忘初心的源泉。
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齐邦媛女士的亲身经历或许更能横向的为我们展示那段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没齿难忘的历史,看似平铺直叙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种朴实无华和情真意切。作为一个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本分踏实为人,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朴实育人,守住自己的本心一心一意的生活。
其实,一个人从“入世”到“出世”真正能做到不忘初心、洁身自好的并不多。命运总是会不断的向我们抛出各种难题来磨练和考验我们,有的时候也会是各种利益和诱惑,我们也总是要瞻前顾后、权衡利弊后不断的做出各种选择、逃离各种诱惑,每一次的决定和选择都会把我们引向一个不同的方向,就这样走着走着大家就不知不觉的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
书读至此,有几处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小细节,第一处是作者即将就读国立武汉大学的时候,她的父亲给她随身带了一些钱,并叮嘱她如果有男同学请吃饭一定要把饭钱归还,作为女孩子是绝对不能占小便宜的。还有一处是作者的初恋因公殉职,她很难过,这时正巧另一位男同学追求她,心思单纯的作者就把自己对初恋的追思和惋惜之情一股脑儿的倾诉给了这位男生,后来作者自己说这是犯了“交浅不可言深”的错误,但当时的自己并未察觉。
第一个细节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她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初中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个时候的孩子对世间的事物似懂非懂、模模糊糊,但又极力想要挣脱父母的束缚到大千世界里去小试锋芒,急于想要把自己的羽翼磨得更加丰满一些。如果没有家庭和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我们现在称之为青春期或叛逆期。我的班主任老师就像齐邦媛女士的父亲那样教了我们很多女生应该懂的规矩和应该具备的优良品格,让我终生受益。
第二个细节让我联想到自己,我也是这样有些事情回过头看就会觉得如果换做现在的话,应该会处理得更好更明智一些,这就说明人是需要不断经历然后才能成长的,经历越多成长便越快。
还有一处就是作者在恩师朱光潜先生的建议下改系的事情,于是她从哲学系转出改读英文系。这一次的修改和变化使作者的英文才华得到了发挥和升华,也无形中奠定了她终生从事教学事业的基础,齐邦媛女士把台湾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翻译整理并推广到西方世界,可谓功不可没。可见好的老师同时也是识千里马的好伯乐,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这本《巨流河》我还要继续读,路也必须自己走,千帆过后终能遇见令自己心仪和满意的风景,正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范妮)
读后感大全 · 手机版 m.dhggo.com